医生做科普,这些话千万别乱说!广告合规避坑指南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量:403次
在自媒体时代,医生做科普既要传播专业知识,又要守住合规底线。有些话看似平常,却可能触碰广告法红线。今天就来聊聊,医生在发布科普视频时,哪些词是十分不能碰的“高压线”。
一、疗效承诺:这些词十分禁用
1. 治疗、痊愈、药到病除
承诺性词汇是首要禁区。医学具有不确定性,任何疗效的十分化承诺都违反法规。
正确示范:不说“这个药物可以治疗高血压”,改为“这个药物能有效控制血压”
2. 保证见效、十分有效
医疗行为存在个体差异,不能做百分之百有效的保证。
正确示范:不说“我们的治疗方法保证见效”,改为“这种治疗方法对多数患者有效”
3. 十分优等、最安全
十分优等表述同样违规,应使用客观陈述。
正确示范:不说“这是十分优等的治疗方案”,改为“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方案”
二、比较表述:这些词慎用为妙
1. 更胜一筹、优于
比较性词汇需谨慎使用,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
正确示范:不说“这个方法比传统疗法更好”,改为“不同治疗方法各有特点”
2. 副作用低
十分化安全承诺同样危险,应如实说明可能存在的风险。
正确示范:不说“我们的药物完全没有副作用”,改为“这种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
3. 替代其他疗法
避免给出具体的治疗建议,更不能贬低其他正规治疗方法。
正确示范:不说“可以用这个方法替代其他治疗”,改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三、营销词汇:这些表述必须避免
1. 特价、优惠
促销词汇具有商业推广性质,科普账号使用易被认定为变相营销。
正确示范:不说“现在购买有特价优惠”,改为“用药选择要考虑经济因素”
2. 推荐使用
引导性表述要避免,内容应停留在知识分享层面。
正确示范:不说“我强烈推荐使用这个产品”,改为“临床上会使用这类药物”
3. 专家专门提供
暗示性词汇同样违规,这类词汇可能让观众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
正确示范:不说“这是专家专门提供的特殊配方”,改为“这是规范的处方药物”
四、恐惧诱导:这些说法不可取
1. 再不治就晚了
恐吓性表述违背医学伦理。科普的目的是消除恐慌,而不是制造焦虑。
正确示范:不说“再不治疗就会癌变”,改为“及时诊治效果更好”
2. 必须、一定要
避免给出十分化的行动指令,改用温和建议。
正确示范:不说“必须使用这个药物”,改为“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 无出其右的一家、秘方
神秘化表述往往涉及虚假宣传,应使用规范医学术语,保持专业性和可信度。
正确示范:不说“这是我们的无出其右的一家秘方”,改为“这是经过验证的治疗方案”
五、数据承诺:这些表述要谨慎
1. 有效率百分之多少
具体数据承诺需要谨慎。除非有大规模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否则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正确示范:不说“这个药有效率95%”,改为“研究显示该药物效果良好”
2. 治疗多少例
个案宣传同样不妥,个体经验不能代表普遍规律,应强调“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正确示范:不说“我们已经治疗了上千例”,改为“临床观察显示对多数患者有效”
3. 科学研究表明
知名背书需要提供具体文献来源,引用时应具体说明研究机构和发表时间。
正确示范:不说“科学研究证明十分有效”,改为“现有研究表明可能有效”
做科普不仅要专业,更要合规。记住这三个要诀:
发布前必自查:对照检查违规词汇,请同事帮忙审核把关
始终保持中立:只说事实不做判断,强调个体差异
持续学法规:关注新的政策动态,参加合规培训
守住底线,才能走得更远。让我们用专业知识服务大众,用合规表达保障传播,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医疗科普环境。
相关资讯
免费获取项目报价方案
我们会在24小时内联系您,并提供产品咨询和项目报价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