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人感的科普,让知识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5.01.15 浏览量:913次
大家都在做科普,做科普,但要想真正把科普这件事情做好其实是不容易的,怎样才能让科普深入人心,打造出有人味的科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早年不少人投身科普,为了博眼球、蹭热度,追逐各种流量大,争议性的话题,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特色,起初虽然能获得关注,但很快内容会变浮躁,创作者疲惫,因偏离科普初心。
1、科普不能是 “填鸭式”
科普可不兴搞那种干巴巴的“填鸭式”教学,要有来有回的交流,就跟咱和老街坊唠家常似的。
你想想,平常和朋友唠嗑的时候,咱是不是得竖起耳朵,认认真真听人家说话,还得透过字面意思,琢磨琢磨人家心里头藏着啥烦心事,这就是科普的头一步。
举个例子,要是有人急吼吼地问:“皮肤上长疣可咋整啊?”这时候,要是科普只知道照本宣科,念叨几句疣的常规处理法子,却对人家心里犯嘀咕的“是不是感染 HPV 啦”“会不会是另一半传染的”这些担忧视而不见,那可就纯粹是瞎忙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得深挖问题背后的隐忧,再用大白话、实在话给人家指条明路,这才是科普该有的样子。
2、回归初心就得紧盯受众需求
眼睛紧紧盯着受众的需求,科普才能重新“活”过来。就像给病人瞧病似的,仔仔细细去扒开病人的困惑。
就说讲健康养生知识吧,别再一股脑儿地堆那些让人看一眼就头疼的专业数据,得跟生活“手拉手”,给点像“久坐一小时,麻溜儿起来活动几分钟,伸伸懒腰,这可比花大钱买保健品管用多了”这样接地气的实操招儿,让知识稳稳地落地,实实在在帮大家提升生活质量。
3、有人情味的科普
做有人情味的科普,语言就是那把关键的“金钥匙”。得甩开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改用大家张嘴就来的“大白话”打开知识的大门。
这时候,比喻、类比这些修辞手法就派上大用场了,能把那些高深得让人头晕的科学知识,变成咱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玩意儿。
让没啥文化基础,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人,都能轻轻松松听懂。
4、让科普彻底“嗨”起来
互动交流和趣味元素缺一不可。一方面,搭建线上问答平台,即时答疑、直播解惑,抓住受众问题,鼓励分享经历,助知识成长,创作者依反馈优化内容;另一方面,讲科学家趣事、用幽默俏皮话,给知识 “穿花衣裳”,告别枯燥。
一句话,老百姓听得懂,有用的科普才是真正的好科普!
相关资讯
免费获取项目报价方案
我们会在24小时内联系您,并提供产品咨询和项目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