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连锁在转卖,大连锁在收购,药店到底是亏还是赚?
发布时间:2024.06.28 浏览量:1195次
前不久刚被国家医保局约谈,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一心堂在6月13日发布公告:
拟通过3家子公司分别收购广西宝芝林持有的29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阳泉百济大药房持有的15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重庆市万家康持有的39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此次合计收购药店数量多达83家,目前一心堂门店数量已超过1万家。
看到这则消息,许多中小连锁药房迷茫了:说药店赚钱,为什么这些连锁药店选择被收购?要说药店不赚钱,为什么这些大连锁药房在疯狂扩张?
01 药价内卷:中小连锁利润压缩
以往药企对不同渠道、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药店实施不同政策,确保药企的利润,也让各方合作伙伴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实现相对平衡。
但近年来,医药电商迅速崛起,连锁巨头利用自己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从药企处得到优等惠的价格,直接在线上以低价售药,用薄利换取流量,争夺客源。
如此一来,线上价格越来越低,中小连锁的客流量不断下滑,药品价格又拼不过巨头连锁,无法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药店只能停业或被收购。
02 品牌压制:中小药店难以生存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在消费者角度,品牌意味着品质、价值和认可,这些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企业角度,品牌和规模意味着更大的选择权和谈判资本,因此它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政策支持。
中小连锁药店缺乏消费者支持、供应链支持和政策支持,难以与品牌抗衡,选择被并购或依附于巨头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03 扩张为卖:部分中小连锁策略
当前零售市场竞争激烈,中小型连锁药店的日子不好过。
有些连锁药店老板看准了大连锁的扩张计划,快速收购当地中小型连锁及单体药店,扩充自己的规模,然后通过现代连锁药店的方式打造自己,再卖个好价钱。
而那些已经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大型连锁药店需要靠规模扩大来实现成本效应,这样也算各得其所。
至于大连锁药店为什么加入并购热潮,其实原因很简单。随着全国药店数量保持增长态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逐步形成。
市场份额有限,几家巨头争夺市场份额在所难免。虽然“疯狂并购潮”背后的业绩增量不尽如人意,但规模效应和供应链是零售行业的两大核心竞争力,品牌连锁不会轻易放弃。
相关资讯

免费获取项目报价方案
我们会在24小时内联系您,并提供产品咨询和项目报价



